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交流群

微信交流群

商务合作

商务合作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微信公众号
考生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考生交流群
在线做题
在线做题
在线做题
微信公众号 在线咨询 合作联系
合作联系
合作联系
当前位置 :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 历年真题 > 笔试 > 2018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8福建中小学新任教师招聘《中学语文》真题及答案

2019-08-20 17:00:37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5、对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采用拟人与对比的手法,以牛写人,表明立场,对比强烈,反差巨大

  B“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采用比喻与衬托的修辞手法,喻指天台之高,衬托天姥山的高峻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采用借代的修辞手法,用梨花来代指雪,写的新颖独特,形象生动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琴声刚劲急促,高亢激越的特点

  答案:D

  6下列短语,结构类型不全相同的一组是()

  A除旧迎新 舞枪弄棒 屏气凝神 张灯结彩

  B渡过难关 杜绝浪费 蜂拥而至 坐收渔利

  C才华横溢 蓬荜生辉 草木凋零 意兴阑珊

  D万丈高楼 不刊之论 巍峨群山 苍茫大海

  答案:B

  7下列关于语文课程在九年义务教育中奠基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为学好其他课程打好基础

  B为学生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C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D对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答案:D

  8关于义务教育阶段写作的评价,表述正确的项是()

  A写作评价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

  B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背诵好词好句和作文模板

  C对作文的评价不必关注学生汉字书写的情况

  D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应该是教师的书面评语

  答案:A

  10.下列对案例中体现的高中语文课程目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案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课文《祝福》的“研讨与练习”第二题:“联系课文内容,分析以下句段:1.她一手提着竹篮,内中一个破碗,空的;一手拄着一支比她更长的竹竿,下端开了裂: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能不能改成“她一手提着一个内中放了一个空的破碗的竹篮;一手拄着支比她更长的下端开了裂的竹竿:她分明已经纯乎是一个乞丐了”?为什么?)”

  A语文教学要培养良好的现代汉语语感,学习在语境中品味文学语言的内涵

  B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培养质疑探究的习惯,增强思维的严密性,深刻性。

  C品味小说语言,深入领会作品内涵,体验人物的命运遭遇和内心世界

  D引导学生尝试对古今中外优秀小说进行比较研究专题研究

  答案:D

  11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樯橹灰飞烟灭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12何当共剪西窗烛,______________。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夜雨寄北》)

  13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气吞万里如虎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4闻道有先后,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术业有专攻

  15农历每月初一称为“___朔日___”。农历每月十五则称为“望日”

  16唐代诗人__白居易__是继杜甫之后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口号。

  17中国现代剧作家__曹禺__创作的《雷雨》《日出》,标志着中国现代话剧文学的成熟

  18.《吉檀迦利》是印度诗人__泰戈尔__最著名的一部诗集。

  19.《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要求,高中语文课文从自读文学名著(五部以上)及其他读物,总量不少于__150__万字

  20.《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关于“表达与交流”的课程目标,要求在表达实践中重视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___创造性___思维。

  三、古代诗歌阅读(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阅读下面两首明代诗歌,完成21-22小题。

  送允晖

  沈周

  陆郎几宿春山去,

  山鸟山花尽有情

  白李红楼塞行路,

  黄鹂留客三两声。

  送萧若愚

  徐祯卿

  送君南下巴渝深,

  予亦迢迢湘水心。

  前路不知何地别,

  千山万壑暮猿吟。

  21.(3分)请对徐诗的第一句“送君南下巴渝深”的“深”字作简要赏析。

  22.(5分)两首诗的后两句在表现手法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四.(11分)文本解读。

  (2分)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

  ·①暴秦之欲无厌 厌:满足

  ②始速祸焉 速:招致(形容词做动词)

  (6分)将文中划得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3分)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

  ②(3分)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

  (15分)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二学生)

  (1)6分。为《六国论》设计一个教学导入语(100字左右)

  (2)9分。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下面是某教师《六国论》的教学设计(节选)

  ······

  步骤三:学生朗读第③④⑤段,要求结合注释疏通重点文言字、词、句,分组在黑板上展示。教师点拨指正。

  步骤四:课堂讨论学习。过程如下:

  引导学生把握第③段的论点并分析论证层次。

  指导学生诵读第④④段,感受其中蕴含的情感。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究“删去第⑤段对文本的影响”。

  ·步骤五:布置作业。对上周写过的议论文,从论证层次的角度进行修改。

  ·[问题]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文体特点,简析本教学设计的优点。(至少写出四点)

  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

  ①丁酉新春,旨在“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风靡全国,“圈粉”无数。去年第一季,节目经推出就收获好评如潮,如今第二季的节目“观众缘”更强,“诗词力”更猛。在“一笑二闹三跳四唱”的娱乐节目时代,为什么《中国诗词大会》能够以如此优雅的方式脱颖而出?

  ②“腹有诗书气自华”,用来形容《中国诗词大会》的参赛选手再合适不过。观众为武亦姝、陈更、彭敏等选手的才华所折服,也为白茹云等普通参赛者的励志故事所感动。古诗词虽然“曲高”,但和者众”,从50后、60后到00后,都有着咿呀学诗的共同经历和共同记忆。正是这共同的文化记忆,构成了文化传承的大众基础,所以《中国诗词大会》能够靠着“熟悉的陌生题”,大面积地唤起观众的参与感。尤其是在春节这个全家人围炉夜话、共享团圆的节日里,跟随节目一起回味那些年背过的唐诗宋词,让团聚别增了思接千载的文化韵味。

  ③很少有哪个民族,能像我们]这样,拥有灿若星汉的经典诗篇;也很少有哪个国度,能像我们这样,无论童叟都能念诵几句古典诗词。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的诗歌缘起,到“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盛唐气象,再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的革命情怀,《中国诗词大会》以其纵横捭阖的集纳,让观众不禁发出对传统文化的由衷钦佩。“铜雀台”是谁修的?“谢公屐”的“谢公”是谁?“草色遥看近却无”的“看”怎么读?类似“日用而不知”的知识,在丰富观众眼界学识的同时,也激发起不少人学习传统文化的自觉。既

  有丰富多彩的内涵,也注重切身感、共同性,正是《中国诗词大会》触发“传统文化热”带给我们的启示。

  ④“诗词是小众的,但在某些家庭、某个人的心灵岛屿里,诗词却是千山万水,是他们的‘主旋律’。”一位观众的感触,引来许多人同声感慨。农民大姐白茹云曾患淋巴癌,诗词给了她用朴实乐观直面清贫家境和病痛煎熬的力量,也让人看到了文化滋养如何对抗命途多舛。65岁农民王海军,一边摆着修车摊,边和众人“推敲”诗词语句,如果有人帮他改一个字,他就请对方喝一瓶啤酒。生活的平凡,挡不住内心里对诗意远方的向往。而古典诗词的力量,正在于穿越千年而与普通个体的人生和命运发生关联,并在个体面对生活的惊涛骇浪时给予他们平静的力量。诗心是个人的,而诗意是共同的,诗歌里有的是古今一脉的文化印记,有的是慰藉人生的精神给养,有的是耐人寻味的审美趣味。正像一位参赛者所说,热爱古诗词,只因其中有太多“现代人完全给不了你的这种感觉”。

  ⑤有人疑问,古诗文默写在高考语文中占比不多,为什么要让学生花那么多时间去背?以“应试心态”对待传统文化,难免会产生“划不划算”的困惑。一位大学生如此回应:

  “背诵的许多内容已经忘记,但在诵读经典时,心灵受到的触动、激发的思考和从中汲取的养分,将受益终身”。我们重温那些代代相传的诗词文本,不是因为它们行将消失、即将毁灭,也不是因为我们忧思古人、恋旧复古,而是因为i记述着我们民族所特有的精神追求、人文精神和智慧力量是我们生生不息的文化滋养,是我们走向复兴的精神支撑在今天这个文化多元、选择多样的时代,我们应有视通万里、贯通中西的容纳胸怀,也要激发返本开新、别开生面的时代创新力,但决不能脱离传统文化的根脉。说到底,现代中国人的心灵仍然望着克典诗词的甘霖,恰如现代中国的前行,同样需要从传统的文化原乡汲取精神力量。

  ⑥“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文化是流动的历史,让古代的精粹流入今天的生活,让古人的哲思照耀今人的征程,我们才能怀着自信从容器前行。

  (选自《人民日报》2017年2月9日)

  (10分)文本阅读

  (1)6分阅读全文,简要分析“在诗意里追寻‘文化原乡’”的深层涵义。

  (2)4分第④段中的加点词语“千山万水”用什么修辞手法?请简要赏析。

  26.(16分)教学设计(教学对象为高一学生)

  (1)请从内容上为本文确定教学重点

教师招聘就业推荐 立即填写求职意向

立即提交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备考资料

微信交流群

加入考生交流群 免费领取资料

扫码加入福建教师招聘考生交流群,教资每日一练、考试资料、考试提醒等,教务老师全天在线答疑,快扫码进群吧!

本站部分文字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如侵犯到您的权益,请及时发送邮件到2667645833@qq.com,我们会尽快处理

Copyright 2012-2023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http://www.szuzk.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站为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民间交流网站,最新教师招聘动态请各位考生以当地教育局或人力资源保障局最新通知为准。

版权所有:南昌传爱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ICP证:闽ICP备19017379号

公网安备 35010202001302

  法律顾问:肖云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