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福建教师招聘备考:常用教学原则对应古语
【导读】在历年的福建教师招聘笔试中,教学原则这类考题会以各种形式出现,各位考生一定要对此类知识点掌握,为了大家能够顺利通过福建教师招聘考试,小编为大家收集了一些资料以供大家参考,有需要的朋友可以了解一下,更多有关福建教师招聘考试资料请及时关注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古语:
1.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赫尔巴特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个老师,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重要。)——《礼记·文王世子》
3.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第斯多惠
4.文以载道("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周敦颐《通书·文辞》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语: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
2.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荀子》
3.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必须认真思考,但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行紧密结合。——裴斯泰洛齐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同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明·董其昌《画旨》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古语: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荀子》
2.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听到而没有亲眼看到,即使听到的很多,也必定会出现错误)——《荀子》
3.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乌申斯基
4.人头脑中的一切,没有不源于感觉的——夸美纽斯
四、启发性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古语:
1.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2.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记》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论语》
4.产婆术——苏格拉底
5.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五、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古语:
1.欲速则不达。(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论语》
2.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学记》
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学记》
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施教者不按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学记》
5.盈科而后进。(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向前。)——《孟子》
6.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前面的东西还没有弄懂,就不要去看后面的东西)——朱熹《读书之要》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一、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含义:既要把现代先进科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传授给学生,同时要结合知识、技能中内在的德育因素,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古语:
1.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赫尔巴特
2.师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诸德也。(作为一个老师,要注重德才兼备,不仅要授学生"谋事之才",更要传学生"立世之德",而传德尤为重要。)——《礼记·文王世子》
3.任何真正的教学莫不具有道德力量——第斯多惠
4.文以载道("文"像车,"道"像车上所载之货物,通过车的运载,可以达到目的地。文学也就是传播儒家之"道"的手段和工具。)——周敦颐《通书·文辞》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含义: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学会、学以致用的目的。
古语:
1.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陶行知
2.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见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实行)-《荀子》
3.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必须认真思考,但为了这个目的你也必须行动,知行紧密结合。——裴斯泰洛齐
4.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要努力读书,让自己的才识过人,同时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同时增长见识,也就是理论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明·董其昌《画旨》
三、直观性原则
含义:教师应该尽量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与已有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使学生获得生动的表象,从而全面地掌握知识。
古语:
1.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没有听到的不如听到的,听到的不如见到的,)——《荀子》
2.故闻之而不见,虽博必谬。(听到而没有亲眼看到,即使听到的很多,也必定会出现错误)——《荀子》
3.一般说来,儿童是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进行思维的——乌申斯基
4.人头脑中的一切,没有不源于感觉的——夸美纽斯
四、启发性原则
含义: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教学原则。
古语:
1.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2.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君子教育学生,加以诱导,引导学生而不要牵着学生走,要鼓励学生而不要压抑他们,要指导学生学习门径,而不是代替学生作出结论。)——《学记》
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不到他努力想弄明白而得不到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论语》
4.产婆术——苏格拉底
5.凡为教,目的在于达到不需要教——叶圣陶
五、循序渐进原则
含义:教师严格按照科学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进行教学。循序渐进的"序",包括教材内容的逻辑顺序、学生生理节律的发展之顺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和认识活动本身的顺序,是这四种顺序的有机结合。
古语:
1.欲速则不达。(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论语》
2.学不躐等(学习不能超越次第,应循序渐进。)——《学记》
3.不陵节而施之谓孙。(不超过学的人的接受能力而进行(教育),叫做合乎顺序。)——《学记》
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施教者不按不按教学内容的一定顺序传授知识,打乱了条理,就不可收拾。)——《学记》
5.盈科而后进。(流水在前进的过程中,要填满每一个坑,然后才能继续向前。)——《孟子》
6.未得乎前,则不敢求其后。(前面的东西还没有弄懂,就不要去看后面的东西)——朱熹《读书之要》
7.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
福建教师招聘考试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
(二)本网注明信息来源为其他媒体的稿件均为转载体,免费转载出于非商业性学习目的,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内容与版权问题等请与本站联系。联系方式:邮件 1546217367@qq.com
填报求职意向
加入考生群

加入考生交流群 免费领取资料
扫码加入福建教师招聘考生交流群,教资每日一练、考试资料、考试提醒等,教务老师全天在线答疑,快扫码进群吧!
- 2022福建厦门市同安区教... 2022-06-28
- 2022福建厦门市科技幼儿... 2022-06-28
- 2022福建南平延平区招聘... 2022-06-22
- 2022泉州石狮市后垵学... 2022-06-16
- 2022年福建厦门市思明区... 2022-06-16